- A+
GIST是近十年诊治进展最快的实体瘤之一,医治上经历了从单纯外科手术医治、靶向药物物医治、综合医治到个体化医治的演变。目前主要采用“术前医治+外科手术+辅助医治”的医治模式。胃肠间质瘤的综合医治目标——使病人长期收益的医治模式从未改变。
2002年,第一个新药伊马替尼(imati
nib)开始在胃肠间质瘤中应用,能够说它是所有分子靶向药物的一个典范,它能够让一些原本有肿瘤的病人,高达完整切除、长期无瘤生存的状态,同时基于该药,大家探索出更多的明确靶点的靶向药物物,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革命性的进步。
这两年对于胃肠间质瘤里难治的靶点、人群而言是非常可喜的,因为现如今又产生了一些新的药品,而且这种新的药品我们几乎是跟国外同步研发的。比如说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的KIT及PDGFRα抑制剂——BLU-285,已获FDA授予的突破性治疗方法认定,用于医治携带PDGFRα D842V突变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扩散性胃肠间质瘤。今年ASCO 会议上公布了最新数据,对于PDGFRα 外显子18突变的胃肠间质瘤患病者,BLU-285展示了非常好的临床效果。所以其实在胃肠间质瘤领域里面,我们中国整体的研发和医治水平都是非常高的。
胃肠道肿瘤跟其他实体瘤相比,发展较为滞后,但是就是因为它的滞后、难治,衍生出了免疫医治中一个非常有用的预测治疗效果的biomarker:MSI-H,虽然MSI-H的人群在胃肠道或者其他癌种里数量并不多,但是它预测治疗效果的准确性比现有的其他biomarker要好。
因为大肠癌属于冷肿瘤,所以到现如今还没有找到很好的突破点。对于胃癌来讲,在三线医治中能够观察到收益,但仍未找到优势人群。在二线和一线医治里,我们遭遇了一个又一个失望的结果,但是从这些结果当中我们能够看到,一些单药还是可以让少部分病人收益,而且一旦收益生存期是很长的,能够高达17个月以上,一线不做化学疗法就能够让病人生存期明显增加,这认可是一个非常突破性的进步。
更多新闻请您访问 肿瘤 /
药道网—药到病除,助力生命。汇聚全球药品资讯:修美乐多少钱
